平阴 · 古城东阿镇
东阿镇,历史悠久,地势冲要,历来志家每多艳称。《山东通志》曰:“城头黄石瞰狼水以岩岩,渡口清河贯鱼山而浩浩”。旧《东阿县志》载:“东阿古之名邑也。会盟争战、废垒遗墟,见经史者不一而足”。东阿为南北冲衢,四通八达,东南依山,西北踞河,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。
东阿镇商周时称谷邑,春秋时期为齐国柯邑,后改为阿邑。以“东阿”名,盖自秦始,名称含义及来历由其所处地理位置所致,其地处齐、赵两国边境,古济水在境内入大清河,东流与黄河平行入海,河曲形成大陵,故曰“阿”,在赵者为西阿,在齐者曰东阿。汉置东阿县,刘宋大明元年(457年)将东阿县并入谷城县。唐天宝六年(747年)又撤谷城入东阿县。明洪武八年(1375)为避水患,东阿县城迁至谷城(今山东平阴县东阿镇),自此谷城改名为东阿,为东阿县城驻地。清咸丰五年(1855 年)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,洪水夺大清河道(古济水)入海,将东阿县一分为二。1943年服从战事需要,抗日民主政府将平阴县与东阿县合并为平阿县。1948年山东解放后,国家为便于管理,以黄河为界,调整旧区划,原位于黄河东岸作为东阿县城的东阿镇划归为平阴县,隶属于济南市;黄河以西的原东阿区域仍归东阿县管辖,在铜城镇设立新东阿县城,隶属于聊城市。
东阿镇东依泰山、北临黄河,东西南三面青山环抱,山峦起伏,泉水涌溢,狼溪河清澈碧波,由洪范九泉汇集而成宛如一匹青绸穿城而过。有古东阿八景为:洪范浮金、扈泉涌碧、山监山出云、鱼山闻梵、狼溪春水、虎窟秋风、归台遗井、黄石仙踪,其中的虎窟山、三归台遗址、黄石山和浪溪河(原名狼溪河)下游均在现东阿镇境内。东阿镇山明水秀、人文荟萃。春秋时期的管仲、晏婴、秦朝的黄石公、三国的曹植、晋朝的慧静和尚、宋朝的水利学家应言法师、明朝“文为一时之冠”的三代帝王师于慎行,或分封于此,或隐居于此,或生长于此,或长眠于此,他们都名噪一时,留下了不少诗篇佳话,现存的诗词歌赋、策论碑文、兵书教义,以及民间传说,构成了东阿镇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,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。
东阿镇作为著名的阿胶原产地,其文化传承独具特色,不仅有上千年的熬胶历史,古城文化、道教文化、养生文化同样历史悠久,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镇、省级生态镇和山东省历史文化名镇、全国重点镇。2017年山东省政府将东阿阿胶小镇纳入山东省第二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。小镇规划为阿胶研发生产区、古镇历史文化旅游度假区、慢生活民宿体验区、狼溪河湿地公园、黄石山生态文化旅游区、狼溪河生态文化旅游区、少岱山道教文化旅游区、黄河风情观光休闲区、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区九大功能区,通过深度挖掘东阿历史文化,联合周边地区,以特色食品为基点发展文化体验、生态、健康养生为主的生态型旅游业,将迎来东阿镇的腾飞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