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阴洪范池
洪范池又名"龙池",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,在洪范池泉群中,最为著名。洪范之名源于《尚书•洪范》,取“洪大之水以陈范池”之意则有“洪范池”。
洪范池呈正方形,四周石砌,边长8.65米,内方7.14米,池深约6米,池口50平方;池口四周围以石栏板,四周各5,板上雕以云松,以示青云直上;筑以望柱,柱高1米,南北正中各二柱头雕以仙桃(汉代及其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对阳性的崇拜),民间称作“馍馍头”。其余十六柱头均雕石狮,雌雄相间,四周栏外有平台,平台面由三十九块石板组成,板宽1米,厚0.15米,供人行走观望池内外风光。
洪范池之水系天然泉水,水自池底缓缓上奋,不显趵突之状,清澈见底,可鉴毛发,澄湛甘碧,天光一色。古人云:济水之见。“不以旱涝而消长,不以冬夏而温凉”,常年保持17℃。池水中金麟数尾,青鲤众多。水底正中北侧安放石雕一尊,名为“镇海石鲎”,是中国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道家对此冠以神秘的色彩,她是中华神州九五之尊的龙的水世界的象征。中华大地上只有鲁西洪范、东南闽江、安徽徽州、川渝雾都、齐地滨州五处具有。而这里是坐西北向东南,与其他四处遥相呼应。镇守着一方宝地,显示着中华古老文明源远流长。
由于泉水平稳上涌,将硬币掷于水面,重力和上涌力加浮力的作用,使得古时的铜钱硬币能旋浮多时,经阳光照射,金光闪闪,遂有"洪范浮金"发生,成为洪范池著名的自然泉水景观。明代嘉靖进士何海晏曾有诗云:“方池十丈水之浔,洪范锡名称到今。戏掷一币清澈底,随波荡漾似浮金。”
池北有桥,这座桥名叫:月河桥。因为池水流经的水渠是圆的,设计者有意把水渠加工成一个月牙形,成为圆中带月,形成“日月合璧”之势,将洪范池四方,水渠为圆,河道带月,蹬道加小池,总体形成一颗大“元宝”,真可谓独具匠心。
月河桥北连龙王庙,彰显了这座桥的魅力和特殊位置。金完颜时村人祷雨辄应,金丞相侯挚建龙神祠于池北,自此,洪范池又名龙池。 龙王庙,又叫龙神祠。龙神祠坐北朝南,硬山抱厦双起脊,棕红柱,小青瓦,饰以吻兽。祠前月河桥北端两侧,各有古柏一株,“珍珠翠”和“桧柏”,虬盘鳞结,枝叶繁茂。当地人可不知道它们的这两个学名,只知道东一株叫做“龙柏”,西一株叫做“龙卷柏”。
走进龙王庙,奇特之处让你难以忘怀。龙王爷、龙王奶奶并坐香案宝座、风、雨、雷、电、算、卜六神两边分立。
龙神祠东为文昌阁,为2008年新建,文昌帝君是汉族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。旧时每年二月初三日为文昌帝君神诞之日,官府和当地文人学士都要到供奉文昌帝君的庙宇奉祀,或吟诗作文,举行文昌会。文昌阁内供奉文昌帝君,香案左右有碑四方,为明朝万历年间东阁大学士、三代帝王师于慎行及其夫人墓志铭和铭额。墓志铭石为汉白玉质,双面刻字,正面为其铭文,背面为1967年于氏后裔为防“红卫兵”销毁而让人书镌上了毛主席语录。
洪范池左2008年新建财神殿一座,供奉财神。
洪范池西北5米处有池一区,名姜女池,曾称玉女池。姜女池方阔4米,池水深1.3米,水面经常藻类丛生,传为孟姜女洗浴处。池水有时清澈见底,有时墨绿不清,常有青苔浮于水面。池水含有多种矿物质,让人喝起来口感极差,但取之清湛。水温常年保持17℃,与龙池等温。
姜女池北因池建阁,名姜女阁。起自孟姜的故事发生在东阿、平阴、长清这一地带。池边西墙上有石碑二通,乾隆二十九年已经重修过姜女池。池北的姜女庙为2008年重修,原为姜女阁,重修时用上了原来的门上槛,上书“姜女阁”,为崇祯五年(1632年)石刻,另有一石已被无知工匠砸毁,仅剩残余小部能让人们清楚看到:明朝山西、陕西、河北、安徽、河南、河北、江苏等省捐资捐物有名望、有地位人员的名单。重修时,利用了部分原来姜女阁前墙上的108块石料,上面镌刻着他们的名字,如;滑县、长治、汤阴、东阿、平阴、徽州等。